2014年度文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新进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提升新进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科研的能力管理及综合素质,使其尽快熟悉大学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规律,根据《贵州师范学院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贵师院发〔2011〕127号)精神,结合文学院实际,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优良的师风师德,使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不断提高。通过实行教学工作专家督导组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以下简称“双导制”),坚持以老带新,在培养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我院的相关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 建立“双导制”,形成有效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工作机制
学院根据《贵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并实施了《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新进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对导师组人员聘任条件、导师组工作职责、导师组的聘任与任期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学院聘任了贵州大学的袁本良和王瑛老师,贵州广播电视台的钟华老师等,连同学院省级教学名师吴俊和杜望舒老教师共计12名骨干教师,组成了的文学院青年教师导师组。导师组设组长1人,根据不同时期的教学任务,对成员实行相应的职能分工。
导师组成员的基本职责:
(1)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培养计划,在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对新进教师和教辅人员做好传、帮、带工作,重点是要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
(2)帮助新教师深度转眼教材、熟悉教学大纲、制定授课计划、审阅全部教案,每学期听所指导的新教师上课必须三次以上,并对其上课效果做出具体评价和指导。
(3)吸收、指导新教师参加自己的科研课题或指导新教师完成所参与的科研课题,以及撰写学术论文或科研成果报告等,鼓励新教师院级、省(部)级科研立项申报。
(4)与新教师进行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心得交流、谈话,全面了解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飞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5)填写《贵州师范学院新进教师与教辅人员培养管理表》中的相应内容,每学期须提交一份指导新教师年度总结,接受所在院对新教师的培养情况。
二、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老教师通过听课、试讲、座谈、教案抽查、多媒体课件抽查、讲课比赛等各种方式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随堂听课。即对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进行随堂听课,主要是以指导、帮助、提高为目的,使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我院青年教师都具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对教学工作也比较重视、认真负责,教学质量基本能得到保证。但仍有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问题,主要表现在:讲稿、教案书写不规范,对教学大纲、课程整体把握不够,教材整体把握不当,缺少实践经验,与实际结合较少等。骨干老教师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意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组织教研组开展教学法研讨、限制青年教师一次开课门次、建立优秀导师制,多开几堂良师示范课等。与此同时,导师组还积极主动地直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与青年教师长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
2.试讲。新教师开课试讲制度是我院从源头上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我院大多数青年教师备课认真充分,教态端正,教学手段使用合理,具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是也有一部分新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掌握不够,教学经验缺乏,有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取舍不当。老教师建议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应虚心向有关指导教师和其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促进自身尽快提高讲课水平,站稳讲台。
3.试卷抽查评价工作。学院导师组每学期要对上学期所开设的课程考试试卷进行抽查,并对抽查试卷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给出改进意见。如由试题库出题的课程,应及时更新试题库,增加综合性、提高性题目的数量和质量;改革考试方法的做法应得到提倡,但事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论证,以达到好的效果;对刚上讲台的教师给予阅卷方面必要的指导等。
文学院导师组通过听课、座谈、访问等各种方式对学院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在推荐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人选、抽查学生试卷等重点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并逐步建立起学科人才梯队,是提高学科综合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的重要基础。2014年,我院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如贵州大学袁本良教授是我院聘请的外校导师,他接到指导任务后,把由他指导的青年教师金彤、徐望等召集起来进行指导,指导他们如何备课、如何使用参考书、如何搞好教学、如何做科研,给青年教师以极大的启发。青年教师在老教师指导帮助下,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逐渐赢得同学的喜爱。如青年教师刘姿麟初登讲台在与学生对话上显得有些生硬,经过指导老师的提醒,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增加了上课的亲和力,在教学评课中得到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在导师制的框架内,文学院对青年教师提出教研要求,要求青年教师每年至少要撰写1篇教研论文。青年教师不断努力,勤奋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呈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如聂有才在《行知学刊》和《文化论丛》分别发表了《对外汉语教学汉外对比研究和多语种师资建立的必要性》和《江西高安方言研究概述》;肖艳华在《西部广播电视》和《新闻前哨》省级刊物上,分别发表了《大陆偶像剧中的“食物链”现象》和《大陆偶像剧的优化路径》;周周申报厅级课题一项,参与学生课题一项,在《行知学刊》发表了《“教学做合一”教育实习课程开发研究》和《“生活即教育”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合目的性审视》;金彤在《文化论丛》发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徐望在《文化论丛》发表了《印尼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调查研究》等等。
钟华老师常说:“一个教师应当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一种爱国爱民、甘于为社会做贡献的道德;其次应当教会学生一种科学的态度,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第三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融入社会;第四要教会学生干一辈子,学一辈子,做到老,学到老。”她积极帮助大家选题、分析、查资料;在学术上敢于质疑推敲。文学院杜望舒、张莹、吴俊、马立春、韦丹、刘海涛、夏德靠、杨荫冲、尤作勇等老师都是学院的教学骨干和学术骨干,他们的师德风范,时刻影响着周围的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积极向上,专注于教学科研,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迅速成长。
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关怀,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学习与尊重,使以老带新工作得以绵延不绝,永恒发展。希望在“以老带新”活动中,新老教师要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教学相长,相互学习。老教师要身体力行,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新教师要虚心学习,钻研教材,强化技能,主动听课,积累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保证做到“老带新,传经送宝;新促老,携手共进”,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共同勉励文学院全体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完善自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