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一 2014年上半年........................................................................................
(一)讲座安排表..................................................................................................
(二)简报内容(图片呈现).........................................................................
从中国人名窥视中国文化...........................................................................
2.从牧人之子到大学教授...............................................................................陈巴特尔
3.孔子之后,我们失去了什么........................................................................余雨阳
4.电视剧制作的前期准备.................................................................................张 景
5.图书馆数字资源检索方法与技巧.................................................................冯 涛
二 2014年下半年...................................................................................
(一)讲座安排表..........................................................................................
(二)简报内容...............................................................................................
1.愿逐月华流照君——赏月话中秋.................................................................吴 俊
2.台湾问题的由来.........................................................................................夏卫东
3.孔子的诗学、仁学和武学............................................................................孙秀华
4.《论语》的编纂与儒家学派的建构............................................................夏德靠
5.庄子有美学吗?...........................................................................................陈火青
6.新闻传播学与中国社会的百年之恋............................................................张.国.良
7.汉字文化漫谈............................................................................................马立春
8.传统诗词中的时空意味...............................................................................徐君辉
9.出土文献的发现与研究...............................................................................张颖慧
10.重读经典.....................................................................................................杜望舒
1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规划或考研计划.................................................金 彤
12.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徐 望
13.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周 周
14.《论语》中的生活智慧.............................................................................刘海涛
第二章 讲座一角.....................................................................................
第三章 讲座签到表.....................................................................................
第四章 反思及总结..................................................................................
结束语.................................................................................................................
3月12日,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史光辉教授在我校学术讲堂进行了题为“从中国人名窥视中国文化”的讲座。
讲座中,史教授首先分析了关于中国人名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他以屈原、毛泽东、蒋介石等历史名人为例,分析姓名的原本含义。并指出可以从人名窥见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表明了传统文化深深根植到每个中国人的骨血之中,并以生活中常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史教授还向大家分析了许多名人名字的来源,有出自经典诗句、成语的人,如张恨水;也有与五行八卦相关,如牛金;更有十分诙谐幽默的,如古哲(古折)、杜子藤(肚子疼)等。让大家在快乐中领会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讲座之后史教授还就考研的诸多注意事项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交流。不少同学还纷纷向史老师询问了关于考研专业录取情况,录取的过程等问题,史老师都一一进行解答。
此次讲座为文学院主办,是特色文化活动之一“文化星空”的其中一部分。
《从牧人之子到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巴特尔教授来我校讲学
陈巴特尔,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64年出生于内蒙古,博士,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学、原住民及少数民族文化与教育、教育管理及比较教育。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迄今出版专著9部,发表民族研究论文28篇。
“道德讲堂”系列讲座之《孔子之后,我们失去了什么》
|
| | | | | | | |
| | | | | | 1班:总:61,实:61 2班:总:61,实:58 3班:总:61,实:61
4班:总:62实:61
| |
| | | | | | | |
| | | | | | 12文秘班:总:58 实:48
12汉(4):总:59 实:49
13广电:总:54 实:41
| |
| | | | | | 1班:总:60 ,实59
3班:总:60 ,实60
| |
| | | | | | 12汉语(2)班:总:60 ,实59
13文秘班:总:54 ,实50
| |
| | | | | | 3班:总:61,实:61
4班:总:62,实:60
| |
| | | | | | 2班:总:60 实:29
对外汉语:总:55 实:29
广电:总:54 实:22
| |
| | | | | | | |
| | | | | | 3班:总:59,实:21
汉教:总:61,实:61
| |
| | | | | | 1班:总:60,实:57
2班:总:60,实:56
| |
| | | | | | 1班:总:61,实:35
预文:总:60,实:47
| |
| | | | | | 1班:总:61,实:35
2班:总:61,实:49
| |
| | | | | | 12汉教:总:55,实:42
13汉教:总:47,实:47
| |
| | | | | | 12汉教:总:55 实:43
13汉教:总:47 实:7
14汉教:总:61 实:53
| |
| | | | | | 13文秘:总:54,实:53
14预科:总:60,实:55
| |
| | | | | | 1班:总:60,实:50
2班:总:60,实:52
| |
2014年8月28日晚七点,文学院在逸夫楼演播厅举办了题为“愿逐月华流照
君——赏月话中秋”的讲座,本次讲座为文学院“文化星空”中国传统文化系列
讲座的特辑,旨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次讲座由文学院
还没到七点,演播厅内就坐满了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同学,满怀期待地
讲座上,吴俊教授围绕中秋的来历、中秋好月亮的传说、中秋在不同地域的不
同习俗以及为什么过中秋为什么赏月这三个我们熟悉却不深入了解的内容作了一一
讲座伊始,吴俊教授开门见山地向同学们讲述了中秋节的来历,并结合自己小时
候过中秋经历说:以前无论是过春节、端午还是中秋这些传统节日都很期待能吃到美
味的食物,现在过节却少了点味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引发了同学们对传
统节日传承的思考。吴俊教授就这样把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讲得独具风味。
接着,吴俊教授以他自己的方式讲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 药”、
“月宫蟾蜍”,这几个与中秋、月亮有关的民间传说。随后进入中秋节习俗的话题,
虽然这些内容在PPT上都有详细的描述,但远不及听吴俊教授讲那么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最后,吴俊院长以“美学”上的知识和自己独到的见解讲述了“中秋节起
源于月崇拜”,他说:大自然何以为美?太阳、月亮就是美的象征。同学们在吴俊教
授的妙语连珠下认真记录,不仅了解到关于中秋的种种传说、习俗,还学到了美学的
知识。吴俊教授还解释,今天之所以用“愿逐月华流照君”作为今天讲座的题目,就
是希望在中秋即将来临之际,无论与家、与亲人相隔多远,都能通过月亮把最美好的
到了学生提问环节,吴俊教授认真聆听并回答,当被问到怎么看现在的年轻人利
用传统节日放假之余去旅游而不是回家与家人团聚时,吴俊院长分析、总结了产生这
种现象的原因:年轻人不注意老年人的感受而老年人太注意年轻人的感受。同时倡导
大家过节还是要多回家,多花时间陪陪父母。此外,吴俊教授还强调要带着批判性
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说了倡导中华文化进校园不光是
听听讲座看看热闹,要以文化来培养精神,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吴俊教授最后还不忘祝愿大家中秋节快乐。
2014年9月11日19:00,校长助理夏卫东博士就“台湾问题的由来”给文学院12级汉语言文学四班、12级文秘班以及13级广电班的同学做了一个讲座,讲座在文韬苑学术讲堂举行,由文学院副院长夏徳靠主持。
副院长夏徳靠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夏卫东博士,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夏博士的到来。
夏博士先从分析了台湾现在的局势,告诉我们,国际法是维护国家利益的的一种手段,,对于台湾问题要发挥好国际法的作用。接着他以讲述近代以前的台湾进入今天的主题,强调自三国时期,台湾就是中国的。夏博士站在历史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台湾问题的由来,接着讲述了“荷据时代”荷兰进攻澎湖时的“中荷澎湖战争”、“荷、西争夺台湾”、“郭怀一起义”三个历史事件,同学们聚精会神,认真听夏博士精彩的讲述。在讲到“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社会与经济”的时候,夏博士在PPT上分享了很多记录历史的图片,图文并茂,让大家一目了然,更加深刻了解到那时候台湾的社会。
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夏博士从古到今给我们全面讲述了台湾问题的由来,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学会怎样去关心现实,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大学生更要关心现实,关心中国。
2014年9月19日下午,在文韬苑学术讲堂,百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题为“孔子的诗学、仁学和武学”的道德讲堂。
本次道德讲堂活动特别邀请到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秀华博士,讲座对孔子的诗学、仁学、武学进行探讨,让师生们一起领略了孔子的“室家之美”。讲座由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筑萍主持。
讲座前孙秀华向师生们作揖行礼,标准的姿势引得师生们争相模仿,后由影视作品《孔子》谈及孔子的相貌从而引出讲座的主题“孔子的诗学、仁学和武学”。
孙秀华说,孔子不是一个好的诗人,但是他在《诗经》理论的研究可谓出类拔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孔子诗学理论中最著名的论断。孔子仁者爱人的人生哲学贯穿其思想始终。《论语》11076字,449章中58章里提到仁字109次,可见仁的重要。孔子认为的仁,是仁德,是仁者、仁人,是行仁,是心里装着他人替他人着想关爱他人。孔子文武双全,不仅臂力过人、武艺超群,对于军旅之学也颇为精通。他培养的弟子中也不乏军事人才,比如子夏、宰予,他们的军事言论又对其弟子产生深刻影响。
孙秀华认为:“要做到‘仁’,首先得把人当人看。而后才是爱人。古代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被当作人看。曾有古代五个奴隶才抵一匹马的记载。孔子思想不同。一次家中马厩着火,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有没有事,而不是马有没有事。”
对于道德讲堂开设的目的,孙秀华说:“道德讲堂的目的在于满足社会文化建设需求,联系实际。”
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孙秀华讲课语调抑扬顿挫,语言简洁明快,并联系生活实际,提取古今案例论证,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孔学。有同学更表示对孔学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在2014年9月29日15:50,贵州师范学院组织了由文学院副院长夏德靠主讲的
《论语》的编纂与儒家学派的建构的讲座,他向同学们讲解了《论语》在结构上呈现记言与记行两录的模式,其中记言包括格言体、对话体与事语体三种形态。《论语》这种言、行两录的编纂方式从深层面来说是接受史官传统特别是乞言传统的结果。《论语》编纂依据的材料主要源于孔门弟子的原始笔记,编纂者对这些笔记进行粘合、扩充、原文移录、改造等处理工作,最终造成《论语》言、行两录的文体特征。"语录"的称谓最早见于南朝时期的《宋齐语录》,该书属于一部语类文献,可见"语录"实际上沿袭了语类文献的传统,原本就是"语"体的异称。文学史或论著往往视《论语》为"语录体",同时又将"语录体"解释为记言,其实"语录体"除了记言之外同样还载录人物的行为。详细讲解了《论语》的编纂与儒家学派的建构的相关问题。
夏德靠老师正在向同学们讲解《论语》的编纂与儒家学派的建构的相关问题。并使同学们明白了这二者的关系,使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论语与儒家学派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也让我们明白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精神,增强了我们对文化的感情,让我们了解了文化的重要性。
教室里坐满了许多文学院学生,他们正在听着老师叙说论语,并且一边听一边抄写笔记,脸上都漏出了幸福的样子,好似一条未见水的鱼儿遇见了大浪一般,同时也反映出了讲座的吸引力。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了解了《论语》的编纂与儒家学派的建构的相关问题,增强了论语文化的渲染力和感召力,使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提高了学生的思
10月11日下午3:50,我院文化星空系列讲座在明德楼425举行,陈火青博士为学生们做了题为《庄子有美学?》 的讲座。
陈火青老师把本次所讲内容分为四个板块,一是前述,他首先阐释了美学的基本内涵,并得出科学意义上的美学是从西方来的。在道家对儒家的态度上,陈火青老师阐释了儒家与道家既是对立有是互补的关系。
二是庄子思想的核心,这一块陈老师也分为好几个方面,1.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道也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3道的特质是自然无为,并讲解了“物德以生谓之德”的道理。
三是从几个问题看庄子美学,1.庄子中的美及其对美的态度;2.逍遥与自由的对比;3.无为与无不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最后通过康德与老庄思想的对比,得出老庄的思想是客观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四是“心斋”“坐忘”与审美体验。1.体道自失审美对象;2.体道取消审美情感;3.体道欠缺审美对象;4.体道消解审美标准。陈老师通过形象例子西施与丑女做对比来阐述道家的天人合一。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陈火青老师以博学的知识,严谨的学风让每位同学都有很多收获。通过此次讲座相信同学们对未来有了更圆满的规划。
2014年10月17日下午5点,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教授莅临我校召开讲座—“传播学与中国社会”,在学术讲堂为文学院13、14届广播电视编导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同学进行讲授。
张国良教授在文学院吴俊院长的陪同下,用风趣幽默但又不失严谨的语言,一开始就为同学们明确了新闻传播学与艺术学的界限。随后,张国良教授细心的为同学们讲述了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期间,张国良教授为同学们推荐了号称传播界“四大金刚”的四本专业书籍:《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学》。这些书籍,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
讲座后期,张国良教授对传播学的评论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际,介绍了时代背景,为同学们介绍了评比世界大学排名的三大国际组织:英国QS、THE,中国ARWU。其中,张国良教授肯定了QS评分的正确性并着重讲述了它的评分标准。
随后,张国良教授通过对国内外大学排名的对比,发现了在世界范围内,大学存在“西强东弱”的现状,国际影响力与国内影响力存在差异,并总结出“中国国内大学的国际影响力不稳定,导致传播学发展亦不够稳定”。
最后,张国良教授为同学们播放了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制作的一个视频短片,视频结尾处的题名“国良哥哥”让同学们感到更加亲切。
地点:文韬院明德楼425 时间:2014年10月24日
|
在2014年10月24日,贵州师范学院组织了由马立春老师主讲的汉字文化慢谈的讲座,主要介绍了人,包括人的构造法,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人的演化过程以及人的隐性形义和人的社会形态等。
马立春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语言的作用,并使同学们明白了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明使文字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使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汉字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也让我们明白了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精神,增强了我们对文化的感情,让我们了解了汉字文化的重要性。
教室里做满了许多文学院学生,他们正在听着老师叙说汉字文化的深奥之处,并且一边听一边抄写笔记,脸上都漏出了幸福的样子,好似一条未见水的鱼儿遇见了大浪一般,同时也反映出了讲座的吸引力。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了解了人的演化过程以及社会形态等,增强了汉字文化的渲染力和感召力,使汉字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也为以后汉字文化的发扬奠定了基础。
2014年10月20号徐君辉教授在贵州师范学院文韬苑明德楼425教室开展了传统诗词的讲解并且取得圆满成功。参与活动的有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和二班的全体同学以及文学院学
此图为徐君辉教授正在讲台上认真的为学生讲解中国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最后陈老师总结到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陈老师用他渊博的知识为我们一一的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图为参与讲座的学生正在专心的听陈老师的讲课,她们专心致志的做着笔记,对知识的渴求,让教室里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同学们适时的发问,老师耐心的解答,让课堂里弥漫着欢快的气息。
最后,17点30分下课的铃声响起,陈教授结束了他的讲座课程,同学们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这次讲座。
总结:诗词与其他文学体裁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欣赏诗词作品时,应在掌握诗词形式特点
的基础上,尽量打破诸种文体之间壁垒,以逐渐养成贯通的审美眼光。传统诗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的文化得以发扬。
2014年10月31号,在文学院的组织下在明德楼425教室举办了由张颖慧老师主讲的出土文献的发现与研究的课题。参加活动的有14级预科班和13级汉语言一班的全体同学。讲座的内容大体分为四部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出土文献分类简介、出土文献的发现、出土文献的研究。
出土文献的意义:王国维说:“古来新学 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
敦煌遗书:敦煌遗书指敦煌所出5至11世纪的古写本。敦煌遗书的年代考订,可从纸质、尺幅、内容等方面确定,北朝写本书法带有隶意,南朝及隋唐写本为楷书,间有行书。文书等类。是研究中古中国、中亚、相关的历史学、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资料。
在开始讲座之前,张老师把他生活的一些经历与我们分享,告诉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随之又讲述了得到和失去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应该掌握好得与失之间的平衡。亲切的话语,谆谆教诲让我们记忆深刻。
浓厚的课堂氛围,因为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课堂上时常响起同学们的提问声,老师耐心的讲解。让我们在欢笑声中学到了课外的知识。
总结: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一定会在新世纪里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使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更新。
总结:此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通过讲座不仅可以学到平时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同学们的历史情操,让同学们的眼界得以拓展。同学门在下课后意犹未尽的离开了教室,心里又在期待着下一场讲座。
所谓经典,便是不可在塑造。既然经典已现且不能再被创造,那就让我们重读经典,体验他无限的魅力吧!因此,让我们跟着杜望舒老师的脚步,踏入重读经典之路吧!
首先,杜老师便列举了一个中外闻名的戏剧作家,诗人。他是谁呢?他便是英国的巨人莎士比亚。从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之一《哈姆莱特》出发,再次重读经典,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作品,提出更加新颖的想法,感受经典的另一番趣味。
其次,他又列举了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从不同于以往的角度出发,让我们了解到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且他给了我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让我们更加感同身受,体会文化的魅力。
这次的讲座非常的成功,也非常有意义,希望学校今后能多举办此类讲座,丰富学生们的大学生活。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热点。
11月13日下午4点整,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在明德楼425教室主持开展了一堂名为“就业指导与研究”的讲座。此次参加讲座的是12、13级汉语言国际教育的100多名同学,由年轻有为的金彤老师为同学们进行讲座。
讲堂开始之即,金老师通过《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这本书引出了今天讲座的主题“就业论”。随即,金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这本书中每封信的中心主题: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和为人处世。考研,省考乃至于国考的成功人士案例,使得本次讲座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告别了其他全理论课堂的生硬和枯燥。因此,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并积极与老师互动。
本次讲座的一大成功亮点是高老师的倾情加盟。高老师在金老师的盛情邀请下来到今天的讲座现场并为在座大二和大三准备考研的同学建言献策。高老师也是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面对在座的100多名汉教同学,自然有共同的话题和更为激烈的互动。讲座上,高老师给在座的同学讲述了她自身考研的经历,以此来劝诫同学们要学会规划时间,勇敢前行。此外,高老师还对汉教专业考研的科目进行综合分析,让同学们提前了解考研考的是什么,如何备考,怎样拿高分。考研,作为大学生深造的一张入学门票,理所当然与同学们今后的就业密切相关。
伴随着两位老师和同学们精彩的互动,此次讲座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半小时,同学们却收获了很多,纷纷为此次讲座点赞。可见,此次讲座是成功的,它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希望本学期还有机会去听听金老师和张老师的其他讲座!
2014年11月21日,贵州师范学院的徐望老师开展了“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的讲座。在此次讲座中,12、13、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此次讲座中,徐老师分为了三大方面来为同学们讲解课堂教学技巧。
第一方面:教学前的准备。首先要了解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正确认识他国的文化及风俗习惯。其次作为老师仪容仪表可以体现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后在自我介绍时要简明。
第二方面:语音教学。首先课堂上音节、语流教学要结合。对于不同国家的学生重点难点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课堂上,可以用手势法、对比法、夸张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工作。
第三方面:语法教学。首先对于语序、量词、虚词、离合词等进行讲解,对主要的错误进行纠正。重视笔画、笔顺的教学,重视音、行、义的联系。
讲座于17:30结束。此次讲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对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生活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相信此次讲座定会取得如期的效果。
2014年11月28日下午16:00在我校文韬院明德楼517教室举行了一场关于“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的讲座, 主讲人是我校著名讲师周周老师,参加这次讲座的成员主要是文学院13级预科文学生组成。
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的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怎样写好毕业论文呢?周周老师给了我们有效的指导,他在此次讲座中讲解了论文的基本格式,写作思路,并教大家如何写好论文。他以一篇中学老师的论文为例讲解了这篇论文的不足和借鉴之处,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此次讲座意义重大,让各位同学受益匪浅,特别是各位同学在对毕业论文方面的了解有巨大的帮助,为以后同学们写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如此,周周老师的讲座也受到各位同学的一致好评,同学们都很期能够再一次听到周周老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讲座。
时间:2014年12月5日 地点:文韬苑明德楼424
————————————————————————————————
贵州师范学院于2014年12月5日举办了由刘海涛老师主———讲的关于《论语》中的人生智慧的讲座,刘海涛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论语》中的一些人生智慧,以及孔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孔子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康熙称其为万世师表,雍正称为生民未有,司马光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乾隆也赞其与天地参,嘉庆也称其圣集大成,讲座内容非常丰富,极其精彩。
刘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孔子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图中刘老师正在讲解《论语》的人生智慧,同学们非常集中注意力。正如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的确,孔子的思想源远流长,美国人称孔子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可见他的思想之重要,影响之久远,是后人难以抵达的。孔子曾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些话是与时俱进的,又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做人的基本规则讲解的非常明确。
刘海涛老师通过智慧,知识和信息的讲解明确了我们做人的态度,也比较了人的智慧与论语的智慧,图为老师介绍两种智慧的关系。老师讲述了智慧的重要性,正所谓“心中有乾坤,万物皆风景”,孔子的智慧使我们望尘莫及,学习论语智慧的道路还很漫长,刘老师的讲座告诉了我们论语智慧的精妙,以及孔子和论语将永垂不朽,流传千古,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我们不能忘却,要积极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此次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也了解了《论语》及孔子对后世的影响之巨大。因此,我希望学校能多多的举办此类讲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能自觉发扬好中国的传统文化。
——————————————————————————————
文学院推出“文化星空”特辑“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是为了落实教育部今年初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旨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在开展讲座文化星空系列讲座中,当然有意义也有不足。
(一)意义:2014年讲座主题是文学院推出“文化星空”特辑“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是为了落实教育部今年初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旨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些讲座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喜爱。讲座的开展中,同学们的积极性不错,除了文学院的学生,还有其他学院的学生参加。每一次的讲座过后,我们都会有问答环节,做到了有问有答,增加了听讲座学生的积极性。每一次的讲座,学生都会从中学到很多,比如从吴俊教授的《愿逐月华流照君——赏月话中秋》讲座中,让我们又增加了对中秋的了解;从徐君辉老师的《传统诗词中的时空意味》中,我们领略了诗词之大美等。
2.主讲人的主题仍然有一定的片面性,针对学生的不是很多;
(三) 建议:讲座的单一性不利于讲座的开展,我们应该换一下形式,比如:
第二 除了学术类的讲座,也应安排一些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多讲一些社会前沿的东西;
第三 讲座的上座率不高,除了学生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缺乏大师级人物,领略不到大家风采,吸引力也就下降了;
古有云“唯有读书高”,此读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死读书”,要把它理解为“学习”。学习是要分两种形式的,一种是理论知识性的学习,另一种是实践性的学习。古人之“读书”乃今之“学习”也,学习者,明理做人也。
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学生组织,它长期地为全院的学习活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活动,无不是围绕“学习”二字展开,比如“文化星空”系列讲座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一周一次的讲座,它是面向全校的师生开展的,讲座的主讲人是学习部门的成员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在其他同学那里推举上来的,因为这些老师是同学们所喜欢的,讲的话题也是为人津津乐道。
长期以来,学习部始终坚持“自主学习、乐于交流”的学习原则。在学院老师的支持下,开展了一些不同程度上的“学习交流会”,这些交流会有班级性的,有年级性的,也有相同兴趣爱好者的,等等。其目的就是学习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寻找乐趣,认为此乃一大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