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9日晚,我院于明德楼603教室开展主题为“《红楼梦》与‘良知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赵永刚,我院副院长刘海涛担任了本次讲座的主持人,我院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讲座一开始,赵永刚教授向同学们阐释了《红楼梦》对于儒家文化的态度,赵永刚认为《红楼梦》对儒家文化的态度是赞同而非反对,尤其是在主人公贾宝玉身上,更体现出了儒家的仁者风范,因此,宝玉身上不是暴露封...
本网讯 6月9日晚,我院于明德楼603教室开展主题为“《红楼梦》与‘良知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赵永刚,我院副院长刘海涛担任了本次讲座的主持人,我院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一开始,赵永刚教授向同学们阐释了《红楼梦》对于儒家文化的态度,赵永刚认为《红楼梦》对儒家文化的态度是赞同而非反对,尤其是在主人公贾宝玉身上,更体现出了儒家的仁者风范,因此,宝玉身上不是暴露封建礼法的丑恶,而是继承儒家“仁”的真正精神。
随后赵永刚从明代中叶以降,阳明学蔚然兴起,阳明学者盈天下展开讲述,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红楼梦》与阳明良知学之间的联系。首先,曹雪芹继承良知的真诚恻怛,而后着力摹写宝玉的赤子之心。其次,宝玉厌弃功利主义的读书观念,是反对知识对道德的遮蔽,与王阳明良知学的思想内涵有其一致性。最后,王阳明强调圣人可学而至,曹雪芹则主张凡人可敬,二者之间思想递嬗之迹关联甚巨。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表现了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的极大兴趣,赵永刚也认真回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最后,副院长刘海涛做出了总结,告诫同学们要细读原典,勤作思考,从一个“看热闹”的门外汉,转为一个“看门道”的行家里手。
文/郭楠琳 图/廖永安 审核/刘海涛

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海涛讲话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赵永刚演讲

听讲的老师和同学

会议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