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上午,由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陈亦桥带队,吕菁、贤娟、潘健强三位指导老师带领2022级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部分同学,前往贵州广播电视台开展《电视栏目创作实践》实践周主题活动。
2024年10月28日上午,由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陈亦桥带队,吕菁、贤娟、潘健强三位指导老师带领2022级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部分同学,前往贵州广播电视台开展《电视栏目创作实践》实践周主题活动。
活动初始,同学们集体观看贵州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宣传片,感受用桥梁史展现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史,桥梁不仅能依托现实、也能连接贵州的未来。
紧接着,贵州广播电视台新媒体技术部主任祝晶带领同学们参观电视台的发展历程展览,感受贵州广电的发展历程,讲述各类设备的演变和技术进步。随后,同学们先后走进了贵州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融媒体中心、播控传送中心及卫星信号发射监控室等。通过近距离接触广播电视行业的一线操作平台,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电视高清演播室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感受到了内容生产和融合传播的“新质生产力”,深刻感受改变原有的传播体系,为视频内容的创新表达创造了更多可能性。活动中,祝晶强调技术创新对于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同学们不仅要对电视行业的过去有深刻认识,还要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为地方新闻传媒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之后,我院一行前往会议室同贵州广播电视台各技术部门展开交流学习,倾听各部门负责人讲述各自的工作职责和技术要领。录制中心胡晓丹主任以动静APP《AI说两会》节目为例,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人工制作和技术应用创新在重大宣传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展示当前“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网络运行部门谢主任通过对后期制作和AIGC应用的介绍,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了从文稿到视频播出的流程制作和各种技术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AI技术,一方面丰富了大屏的内容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在小屏端加快了虚实融合的进程,并以此强化互动、增强黏性,让视频表达更接地气,更符合当代移动互联网受众的习惯,也让融媒产品能够触达更多年轻受众。播控传送中心李超主任分别介绍了监测系统、发射系统和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性,以及最新“AI人脸比对”技术在电视节目审查中的应用,强调要保证“节目安全”、“播出安全”和“传输安全”;新媒体技术部门数据科金涛与同学们探讨了数据分析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向同学们介绍了内部生态链的整个流程和用户画像的建构方法,他强调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节目质量,重视用户的反馈和节目效果评估。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创新,还亲身体验了电视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流程和职责。学习当前广播电视的前沿技术,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改变。对传统电视媒体而言,面对新技术的冲击,要积极拥抱新的变革,立足内容生产的基础上,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流程、创新表达以及用户体验上加快应用,探索一条电视媒体创新表达的新路径。此外,此次活动为广播电视学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素材以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面对新闻传媒事业的当前市场需求,要培养学生的内容创作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增长才干,为该专业的系统化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文/黄欣妤婕 图/欧安骏 一审/潘健强 二审/李明勇 三审/陈亦桥
参观演播厅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