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杨洋,女,苗族,贵州施秉人,1983年6月生,2005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博士,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站博士后。
二、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1.09—2005.07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9.09—2012.06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
2016.09—2019.06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
2005.07—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
2019.12— 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三、开设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鲁迅小说研读。
四、科研情况
(一)论文
1.《从乡土台湾到乡土大陆——以陈义芝的诗作略论其对文化中国的认同之路》,《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第11期;
2.《细读〈故乡的野菜〉》,《语文学刊》2012年第12期;
3.《郭沫若“在抗战中”的历史剧创作》,《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4期;
4.《作为自传体小说的〈小团圆〉》,《名作欣赏》(北核)2013年第6期;
5.《黄翔“地下诗歌”的创作研究》,《芒种》(北核)2014年第4期;
6.《龚自珍对近代文学的开创》,《兰台世界》(北核)2014年第18期;
7.《1920年代的“硬写”与“自我”重构——以丁玲作品中的作家形象为例》,《宜宾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8.《大文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当代文坛》(CSSCI、北核)2018年第3期;
9.《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之“中国榜样”塑造——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实录》,《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10.《地方经验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贵州现象”》,《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11.《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汉语创作的地方经验与边缘活力》,《杉乡文学》2020年第1期;
12.《生存之痛的日常体验与文学书写——以艾芜〈都市的忧郁〉为例》,《名作欣赏》2020年第3期;
13.《回归“憩园”的巴金如何“反封建” ——论〈憩园〉重建人伦模式的构想》,《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14.《地方性诗歌文献的文学史意义——〈崛起的一代〉与朦胧诗论争》,《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CSSCI集刊)2020年第3期;
15.《马克思主义之于现代文学教学的方法论启示》,《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5期;
16.《1980年代小说界的“贵州现象”及其地方路径研究》,《当代文坛》(CSSCI、北核)2021年第5期;
17.《柳青:中国电影美学的本色当行——田波导演专访》,《电影评介》(北大核心)2021年第17期;
18.《地方路径与当代贵州诗歌现象透视的可能性》,《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CSSCI集刊)2021年第4期;
19.《“口语”何以为诗——“归来者”的诗学隐忧与“口语化”写作的可能》,《福建论坛》(CSSCI、北核)2022年第6期。
(二)专著
1.《20世纪60至80年代“贵州诗人群”研究》,台湾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0年版;ISBN:9789865182274(独著)。
2.《文的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ISBN:9787536163225(合著)。
五、主持参与课题
1.主持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当代汉语诗歌论争文献整理与研究(1979—1999)(20XZW024);
2.主持2023年度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期以来贵州诗歌文献整理与研究;
3.主持2021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乡土小说发展的“地方路径”研究(2021QN031)(已结项);
4.主持2019年贵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博士基金项目:“贵州现象”与“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关系研究”(2019BS016);
5.参与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李怡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新诗期刊的抢救性整理与研究”(已结项)。
六、获奖情况
1.2005年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支援西部地区”的表彰;
2.2007年贵州省紫云县教育局“优秀支教队员”;
3.2014年贵州师范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文科组一等奖;
4.2015年荣获贵州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学骨干”称号;
5.2015年荣获贵州师范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
6.2021年贵州师范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
7.2022年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8.2023年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三等奖;
9.2023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