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基石,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10 月 22日,文学与传媒学院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周周三活动如期开展。本次活动以“专家指导+集体备课+示范授课+点评研讨”为核心的模式,邀请南明区、观山湖区资深语文教研员及一线骨干教师亲临指导,2023 级、2024 级全体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其中,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锤炼教学技能。
上午8点,贵州师范学院文韬院的学术讲堂里,学生们正讨论着。讲台上是贵阳市观山湖中学的樊荟教师,她与学生一起备课的文章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们需要用所拥有的资料进行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听完教师的要求后,激烈地讨论着,并且把讨论的结果提交给樊芸老师,樊老师针对每一组提交的成果加以精细地分析,与点评。樊老师提到“体会到了文章蕴含的哲理 ”里面的“体会 ”具有模糊性,可操作性低,于是便换作“能够说出文章蕴含的哲理 ”学生们恍然大悟,纷纷修改自己的教案。
樊老师教师为同学们优化教案提供了明确指引。各小组分工协作、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中完善教学思路,形成了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教学设计方案。

下午 14 时,贵州师范学院综合楼一楼报告厅内两场高质量示范课精彩呈现。贵阳市观山湖中学教师樊芸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题,通过创设情境:“有学生考差了给她发信息,想找一首诗去安慰她 ”,以此来引入文章,为了理解诗歌内容和哲理,她带领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为了理解诗歌哲理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她要求同学们改写诗歌;为了找到直抒胸臆与托物言志的关联,她要求同学们补写诗歌,课堂上互动频繁、氛围活跃;贵阳市第四十一中学教师田静则聚焦《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教师以小静的遭遇为线索,
引导学生们解读艾青的诗歌,教师注重群文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象“土地 ”与“太阳 ”的内在含义,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与独特的教学风格。


示范课结束后,钱萍、毛昌万两位教研员进行专业点评。钱萍对两位教师进行点评并给予极高的评价,而且还对学生表达了美好期待与祝愿;毛昌万详细地分析两位教师的课,提出了三点建议,例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可以提出了多元解读空间,并指出两位教师都进行了很好示范,提出教学是一门艺术。

文学与传媒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本次实践周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实践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质平台。接下来,学院将持续推进实践教学,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师范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核心素养,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图:石文倩、李静
文:石文倩
一审:银兴贵 二审:杨波 三审:陈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