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锤炼师范生教育教学核心本领,2025年10月20日,文学与传媒学院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周活动在综合楼一楼报告厅正式启幕。当日,两场聚焦教师资格与汉字语言学习的专题讲座,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兼具实用性与学术性的知识盛宴。

上午9时,贵州师范大学黄真金教授以“如何获得教师资格:法规、考试与认定”为题开讲。她率先以“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差别”为切入点,帮助同学们厘清概念,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师资格的法律法规、笔试面试、认定申请三大板块展开详细阐述,带领同学们重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核心文件,深入剖析2013年“国考+定期注册”政策,梳理2025年认定流程的时间节点,并具体说明相关材料的准备要求,为同学们明晰了备考与认定路径。讲座尾声,黄教授殷切嘱托在座的师范生:要学会将优秀教学经验转化为自身能力,在文本研读中注重文字的体验,用心领悟文本背后所传达的真谛。

下午的活动同样精彩纷呈,贵州财经大学曾小鹏教授带来“汉字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专题讲座,从汉字定义、文字学对语言学的作用、汉字形旁表意功能三方面展开。通过追溯中国传统语言学“小学”的发展历程,展现文字学在传统语言学中的根基地位,对比世界表意、表音文字类型,说明汉字作为意音文字的独特性,以及其在记录汉语词汇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汉字形旁的表意功能部分,曾教授以“左耳旁(阜)”为例,通过“陵、陆、阴、阳、阻”等字,生动解析了形旁对意义类型的区分作用,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汉字形旁在语言学习中助力词义理解与记忆的价值。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围绕汉字形旁和本义的联系进行提问,曾教授结合案例耐心解答,让理论知识更贴近实践应用。

此次实践周首日活动,是学院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生动实践,通过学术讲座的形式,将政策解读与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为培养合格的汉语言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袁金霞、冉燕春

文:汪惟佳、余影

一审:银兴贵 二审:杨波 三审:陈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