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周活动在贵州师范学院有序开展,为学生带来一场集教学实践、专业指导于一体的知识盛宴。

上午8:30至12:00,贵州师范学院各班级教室热闹非凡,一场“专家指导下的集体备课”教学实践活动正火热进行。活动由尹洁负责,营慧、钟白薇担纲引领,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教学设计。此次教学设计聚焦经典文本,涵盖2024级《归园田居》与2023级《祝福》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通过从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到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再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给予学生细致且专业的指导。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备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下午14:00至17:30,贵州师范学院综合楼一楼报告厅座无虚席,两场精彩绝伦的示范课联读活动在此上演。首先,郑好老师带来《〈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示范课。在课堂伊始郑好老师提出以写杂志来引导学生们学习《归园田居》此诗,并且提出了三个学习任务引领学生们了解此诗。在为杂志选择“自然”插图时,我们了解了陶渊明心中对田园风光的描绘,在杂志明确人物画像时,我们了解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以及想归属田园的向往,在书写生命底色时,我们了解了陶渊明对精神世界的坚守,以及在乱世中守住本心的勇气。


随后,姚贵敏老师呈现《〈祝福〉〈乡土中国〉联读》示范课。姚老师别出心裁地将文学作品《祝福》与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相联结,带领学生从乡土社会的视角解读《祝福》中人物的命运与行为逻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让大家领略到跨文本阅读的独特价值。其中姚贵敏老师提出了一个极具讨论性的问题关于祥林嫂的“生路”迷局,这让我们了认识到,不管祥林嫂周围如何变化,但她仍然摆脱封建礼教与社会环境带来的苦难,本质的命运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示范课结束后,营慧、钟白薇两位专家进行点评。她们从教学思路的清晰性、文本解读的深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入手,对示范课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剖析,为学生们揭示了语文教学的多元路径与创新思路,让学生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2023级、2024级汉语言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全程参与,现场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本次实践周活动,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平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也为他们未来投身语文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图:吴宇婷、杨永韩

文:吴宇婷、杨永韩

一审:银兴贵 二审:杨波 三审:陈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