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23级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栏目制作》主题实践周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贵州广播电视台网络运行部工程师陈沿儒,带来主题为“AI智能时代下电视节目创意制作”的专题分享,并通过实操训练让同学们亲手体验AI创作,整个过程轻松有趣,收获满满。

讲座中,陈沿儒老师深入浅出地解析了AI如何重塑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他介绍,从创意发想、场景设计到后期合成,AI工具已贯穿始终,成为提升效率、激发创意的关键力量。为了让知识更好落地,陈老师不仅推荐了实用的AI工具,更以“如何有效指挥AI”为核心,现场传授了精准描述需求、撰写提示词的实用技巧。他还特别展示了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的AI实践案例,其中《花江峡谷大桥》宣传片将枯燥数据转化为动态视觉的惊艳效果,令同学们赞叹不已,化抽象为直观地感受到了AI的魅力。

(图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负责人潘健强为陈沿儒老师颁发实践周聘书)

下午的AI创作实践训练,在综合楼后期制作实验室展开。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与演示。他从软件功能入门,逐步拆解操作步骤,耐心指导同学们如何精准描述画面、高效撰写AI提示词并灵活调整软件设置,帮助大家迅速掌握了创作工具的核心用法。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同学们在技术实践与创意碰撞中,共同体验了一段充满成就感的数字创作之旅。实践现场,各小组在明确任务后迅速投入创作,将想法逐步落地为视听作品。借助AI等智能平台,快速生成宣传短片脚本,进而通过图文转换软件将文字转化为场景图像,并进一步合成为动态视频片段,完整走通了“从文案到画面”的数字化创作流程;另一部分小组则专注于片头设计与包装,不断调整视觉元素与描述细节,展现出了对作品质感的执着追求。

经过一个下午紧锣密鼓的实践,所有小组均顺利完成了创作任务。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分享创作思路与技术方法,并就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展开讨论,现场思维激荡、灵感迸发。

活动结束后,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王同学说:“以前觉得AI离我们很远,今天亲手试了才知道,它能帮我们实现很多创意,省时又省心。”陈沿儒工程师鼓励大家:“现在传媒行业变化很快,大家要多学新技术,把AI工具和自己的创意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更优秀的作品。”这次活动是让同学们把课堂知识和行业实际结合的重要机会,不仅提升了同学们对于AI技术应用的认知能力,更为实践周后续实地拍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奠定了后期制作的基础。

图/杨福娜、陈银

文/杨福娜

一审:曾润 二审:杨波 三审:陈亦桥